張家口新聞網訊 在抓黨建促鄉(xiāng)村振興過程中,張家口赤城縣始終把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重中之重,從盤活農村閑置的集體資源資產入手,堅持外部借力、內部挖潛,因地制宜推廣生態(tài)林管護、土地整理、民宿旅游、市場服務、產業(yè)帶動、光伏電站“六型”模式,多渠道、多形式發(fā)展壯大集體經濟。
赤城縣立足境內多山林、光照充足的實際,把建設光伏電站、申請公益林管護項目作為增加村集體收入的重要舉措,目前全縣289個村獲得公益林管護補貼收入,其中30個村僅此一項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440個村獲得光伏收益,村均年收入16萬元左右。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旅資源、生態(tài)資源,有效破解農村房屋閑置及產權浪費問題,突破性發(fā)展赤城民宿旅居經濟,目前全縣15個村已開發(fā)民宿旅游項目,村均年增收1.7萬元。在農村大力實施土地復墾及修復工作,將新整理出的較為平整且集中連片耕地整體出租,增加集體收入,3年來全縣35個村實施土地整理項目,新增耕地9465畝,村集體將新增土地出租,年增收280萬元。其中,龍門所鎮(zhèn)李家窯村成立貴豐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實施“黨支部+”模式,流轉土地1000畝,引進農業(yè)企業(yè)打造蔬菜種植園區(qū),村集體年增收16萬元。(記者 郝大釗 通訊員 李海剛 王滿龍)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