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白滸窯是中國古代六大陶瓷名窯之一,在撫州臨川有這樣一位白滸窯非遺傳承人,他將自己的作品帶出國門,深受海內外陶瓷愛好者喜愛。江西新聞客戶端記者帶您走進這位傳承人的“陶瓷世界”,探尋白滸窯的千年魅力與傳承、創(chuàng)新、傳播之路。
江西新聞客戶端訊(全媒體記者鐘劍橋)“當地的陶瓷文化與戲曲文化相結合,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边~克爾·多布森感嘆道。
9月27日,英國伯明翰大學莎士比亞學院院長、莎士比亞出生地基金會理事邁克爾·多布森,英國開放大學教授尼古拉·沃森一行來到江西撫州文昌里歷史文化街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陶瓷坊參觀。張志剛手持自己制作的《牡丹亭》瓷盤向他們介紹白滸窯技藝與創(chuàng)作靈感,國際友人不禁以手機拍照留念,感嘆作品工藝精良,其文化含義更是極為深遠。
龍鳳紋樣青花瓷茶杯、金銀掐絲琺瑯器……陶瓷坊中陳列著張志剛各式各樣的瓷器作品。“無論是宋代、明代還是清代,各朝各代的審美都可以在撫州的陶瓷上得以體現,臨川文人生活的痕跡就在其中,沒有中斷,一脈相承?!睆堉緞偱踔恢痪碌那嗷ù刹璞?,向記者說道。
▲撫州市白滸窯非遺傳承人張志剛
作為撫州市白滸窯非遺傳承人,張志剛不僅在家鄉(xiāng)致力于非遺技藝的傳承,更是將這份珍貴的文化帶到了海外,讓世界感受中國非遺的魅力。
傳播:東西共賞,瓷韻溢彩
“在英國斯特拉特福鎮(zhèn)的莎士比亞故居有我設計的幾個含有湯顯祖元素的盤子;在中國撫州的湯顯祖紀念館也有莎士比亞的展廳,里面有許多莎士比亞使用過的物品?!睆堉緞偨榻B道。
2017年,數位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研究莎士比亞戲劇的專家和學生受邀來到撫州參加湯顯祖戲劇節(jié),感受有“東方莎士比亞”之稱的湯顯祖的戲劇魅力。次年,張志剛受邀帶著白滸窯陶瓷由白滸渡口碼頭來到了英國康橋岸邊,參加2018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jié)。他制作的《牡丹亭》雕塑被劍橋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收藏。
▲被劍橋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收藏的《牡丹亭》雕塑。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跨越時空、地域和文化背景,白滸窯向世界展示帶有東方韻味的陶瓷之美。有來有往的交流,促進了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理解與尊重,讓文化多樣性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
2024年5月,“新海上陶瓷之路撫州窯口——張志剛陶瓷作品展”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SPUM博物館舉辦,展出張志剛陶瓷作品60余件,包括青花、粉彩、琺瑯彩等多個種類。
“作為一個撫州的陶瓷藝人,我應該推廣撫州的陶瓷?!睆堉緞傉f道,去年他在菲律賓國家博物館看到有許多撫州窯口的古代陶瓷展出,作為海上絲路貿易的重要樞紐之一,菲律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中國瓷器。“我拿出我的瓷器,他們拿出他們收藏的中國古代瓷器與瓷片?!睆堉緞偦貞浧甬敃r的場景,博物館的一位負責人激動地向他說道,瓷器的相會是千年后的文化碰撞。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近年來,他還帶著自己的陶瓷作品與英國、意大利、日本、美國等地的陶瓷機構進行藝術交流,讓臨川陶瓷文化的深厚內涵在世界的舞臺上綻放光芒。
傳統(tǒng):古今輝映,瓷蘊文心
區(qū)別于景德鎮(zhèn)的官窯,撫州的文人瓷具有代表性。
南北朝時期白滸窯開始燒造瓷器,宋元時期達到鼎盛。明清時期,大量文人涌入臨川陶瓷業(yè)與印書業(yè),雕版、人物繡像等手藝展現了文人的審美志趣,詩詞、戲曲也應用在了瓷器之上,極具藝術價值?!靶〉酱杀?、瓷筷,大到瓷桌、瓷凳,文人間一度形成了‘萬物為瓷’的風尚?!睆堉緞傁蛴浾呓榻B道。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瓷器的精致與雅致,成為文人追求的典范;文人的文藝情懷與瓷器的釉色、紋飾、造型之美可以完美融合。文人瓷審美與撫州的深厚文脈息息相關,“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也正因當地的文化氣息,造就了撫州瓷器的獨特魅力,白滸窯陶瓷成為“臨川文化”的魅力載體。
“撫州有許多渡口,千年前,撫州也是海上陶瓷之路的眾多起點之一?!睆堉緞偙硎?,因撫州多地有著優(yōu)質的高嶺土,撫州窯口燒制出的瓷器質量高、產量大,非常實用,撫州陶瓷以其鮮活的生命力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不斷前行。
傳承:匠心永續(xù),瓷育未來
“古代的審美延續(xù)到了現在,未來的人也可以在瓷器上看到我們當代人的審美?!睆堉緞傁蛴浾呓榻B道,他與妻子萬率開設的臨川白滸窯手工陶瓷工藝傳習所免費向留守兒童傳授制瓷技藝,每年暑假約100人參與學習。“我通過手藝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我想把能力傳授給孩子們,讓他們也能以自己的雙手,改變人生?!?/p>
同時,通過“非遺進校園”活動,張志剛的白滸窯的非遺課程走遍了當地的小學、中學、大學,如今已有7個年頭,教授學生3000余人。古瓷承韻千秋載,科技賦能再創(chuàng)新。在授課過程中,張志剛將原有的手工技藝與3D打印等技術巧妙融合,使作品更符合現代審美且具備更好的使用價值。
臨川瓷骨,承載千年文脈。在張志剛及其團隊的努力推廣下,白滸窯瓷器不再只是具備實用價值的優(yōu)質日用品、具有文化含量的精致工藝品,更是飽含歷史溫度與人文情懷,助力文化傳播的美好藝術品。以瓷為媒,他們向世界展示著中國故事的魅力,生動的陶瓷文化成為連接古今、溝通中外的橋梁,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